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的四个陷阱
发布时间:2023-02-14 14:09:06 所属栏目:服务器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从前有一只犀牛,它很努力,踏实又肯干,但它却永远也追不上活泼的独角兽。于是,犀牛非常想要转型,也想成为独角兽那样。但一次次的努力后,它失败了。 这不是令人沮丧的童话故事,而是常见的商业现象。纵观近年来的企业排行榜位居前五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
从前有一只犀牛,它很努力,踏实又肯干,但它却永远也追不上活泼的独角兽。于是,犀牛非常想要转型,也想成为独角兽那样。但一次次的努力后,它失败了。 这不是令人沮丧的童话故事,而是常见的商业现象。纵观近年来的企业排行榜位居前五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数字化公司。数字技术已经颠覆了我们的世界,以互联网为铠甲的独角兽企业在市场中独占鳌头,而曾经传统企业的代表——“犀牛”企业(传统企业巨头)却表现平平。 “犀牛”企业并非没有注意到势如破竹的互联网浪潮,但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只有20%左右的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犀牛”企业的高管即便想出了万全之策,也无法保证最终能转型成功。 大多数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反应”阶段,但其实单纯地提升技术和产品并不足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传统企业长期以来的积累和稳固的结构变成了障碍,对于他们来讲,数字化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传统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从犀牛到独角兽的华丽变身,将面临七个十分致命的陷阱。 陷阱一:“追随者策略” 谷歌不是第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脸书和推特也不是第一家社交媒体网站。在商业战场中,绝大多数的成功企业都不是所谓的“先行者”。在先行者试错之后,那些更聪明、更有耐心的企业,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份避雷指南,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就是所谓的“追随者原则”。 但这条“黄金法则”并不适用于数字化转型。大部分转型失败的“犀牛”企业都会先观察市场,然后对新技术进行小范围试点,再进行推广,这直接导致它们掉进转型陷阱。 陷阱二:试图分散数字化风险 在不确定时代,没有一个行业或者企业可以一帆风顺地发展,分散风险的确是企业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策略,但在数字化转型中如果过分重视分散风险,往往代表着缺乏自信和决心。 如果企业内部对数字化转型一直采取相对不自信的态度,那么即便重金引进数字技术产品,也不会有明显的成效。但这恰恰是诸多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首先考虑的战略。 “犀牛”企业想要转型,首先要弄清楚数字化项目与数字化行业的区别。对于企业来讲,运行许多小项目看似规避了风险,实则掉进了数字化转型的陷阱当中。数字化转型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功的转型并不是从小积累起来的,而且是通过内部坚定且有魄力的转型愿景得来的。 陷阱三:协同效应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事半功倍的经营方法,作为传统企业的领军部分,“犀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势必通过成功部署“协同效应”达到了“1+1>2”的效果。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协同也是无数企业纷纷落入的陷阱。 当符合公司成本要求的产品得不到客户认可时,“犀牛”企业中的数字化部门,往往在市场上表现平庸,且主要依赖母公司的品牌实力。尤其是沉迷“数字渠道”+“实体店”的协同效应是导致许多“犀牛”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根本原因。看似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又付出了诸多努力,但由于运营效率等问题,实际上是拱手把自己的客户送给了快速增长的竞争对手。 陷阱四:忽视企业固有组织结构 新一代的企业领导者往往都十分重视数字化领域,并立志以最短的时间为企业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许多企业甚至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扭亏为盈的核心任务。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并在关键领域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是成功转型的第一步,但是在不重构企业组织的背景下,就盲目创造数字化时代产品,是诸多企业都误入的歧途。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犀牛”企业内部的权力游戏。 与独角兽企业不同,传统企业一旦出现错误一定会有人受到惩罚。 但充满变革性的数字化项目,往往需要大胆试错。对于“犀牛”企业来讲,为犯过错误的团队或个人提供更多预算和权利简直不可能。因此,即便有敏锐的市场反馈,对数字化充分重视,但忽视传统企业的固有结构,最后面对的结果很可能是:败象初现,企业内部开始将项目失败和转型失败的焦虑归咎于数字化团队,导致项目因失败被召回,该团队成为替罪羊。即便公司内部依旧有坚定的数字化转型决心,大家也会都因为看到先行者的失败下场而选择远离数字化项目。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目的而是不断创新的变革之路,任何寻求稳定的心态都会影响转型成果。了解数字化转型的这七个陷阱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诸多传统企业转型失败的根源依旧是意识与内在。数字化转型是全新的道路与方向,绝不仅仅是通过技术进步就可以解决的。在数字经济世界里,“犀牛”们需要被彻底重塑,才有可能实现向独角兽的跨越,重新成为商业领袖。 (编辑:甘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